①消息区可以查看常读用户标签,后又取消;②打赏之后可以发送悄悄话;③后台「单篇群发」页面的数据维度增加……还有专辑功能,我们也被内测到了,并且已经用来做了专栏。
瞎搞,公众号改得好多号都找不到了讲真!这个改动真的是太膈应人了……还有人说:
微信比你们想的“聪明”多了,都是灰度测试数据好才放量的……
内容排序顺序将会根据「订阅号的优质程度」、「用户对订阅号的喜爱程度」以及「群发文章的内容质量」等综合因素动态变化,让用户可以更高效地阅读到感兴趣的内容。
 第三,被推荐至第一位的文章,会直接“抢占”掉最新推文的消息列表预览。比如,我关注的订阅号中,最新推文的明明是「丁香医生」,但是因为「刘润」被推荐到了第一位,于是列表消息中,预览的内容也是「刘润」的。▲ 左 电脑端;中右 手机端第四,即使是同一个公众号,它发布的内容也会被打乱推荐给你(如果你太久没看的话)。如下图,「新华社」的内容时间线是乱的。当然还有更多规律有待挖掘,有发现的小伙伴们,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察。02乱序阅读会带来哪些影响?18 年 6 月 21 日,公众号将订阅号列表改成了信息流,当时很多新媒体从业者被“团结到了天台上”,以至于网上流传出了这样一张图:
第三,被推荐至第一位的文章,会直接“抢占”掉最新推文的消息列表预览。比如,我关注的订阅号中,最新推文的明明是「丁香医生」,但是因为「刘润」被推荐到了第一位,于是列表消息中,预览的内容也是「刘润」的。▲ 左 电脑端;中右 手机端第四,即使是同一个公众号,它发布的内容也会被打乱推荐给你(如果你太久没看的话)。如下图,「新华社」的内容时间线是乱的。当然还有更多规律有待挖掘,有发现的小伙伴们,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察。02乱序阅读会带来哪些影响?18 年 6 月 21 日,公众号将订阅号列表改成了信息流,当时很多新媒体从业者被“团结到了天台上”,以至于网上流传出了这样一张图:

我的公众号本来就是我自己关注的,你凭啥还帮我做排序。

自己只想看到最新的消息。

学啥不好学微博……绝大部分用户,还是希望自己有选择的权利,可以选择时间乱序,也可以选择正常顺序。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,这是不可能的。
 虽然大家吐槽一箩筐,但是相信从公众号整体的数据来看,时间乱序是有利好的,毕竟是灰度测试了大半年的功能。2)对于创作者来说那么对于创作者来说,这次改版又将引来哪些挑战呢?根据微信的说法,决定内容先后顺序的有「订阅号的优质程度」、「用户对订阅号的喜爱程度」以及「群发文章的内容质量」等综合因素的动态变化。具体是指什么呢?从公众号后台的一些“小动作”中,我们或许可以发现“真相”。首先,公众号一度显示了常读用户在消息区和留言区的标签。
虽然大家吐槽一箩筐,但是相信从公众号整体的数据来看,时间乱序是有利好的,毕竟是灰度测试了大半年的功能。2)对于创作者来说那么对于创作者来说,这次改版又将引来哪些挑战呢?根据微信的说法,决定内容先后顺序的有「订阅号的优质程度」、「用户对订阅号的喜爱程度」以及「群发文章的内容质量」等综合因素的动态变化。具体是指什么呢?从公众号后台的一些“小动作”中,我们或许可以发现“真相”。首先,公众号一度显示了常读用户在消息区和留言区的标签。

对于公众号运营者来说,这是一种更公平的展示方式——通过诱导关注等方法违规吸引粉丝的公众号,在新的排序方式下将更难获得与其内容质量不相符的高阅读量。而真正靠内容吸引粉丝的公众号,其内容将会更高效地触达常读粉丝。所以内容涨粉是最优解。那么其他形式的涨粉就必须得放弃了吗?我认为不是。还是那个细节:
时间乱序不仅会把你喜欢的内容前置,更会把别人觉得好的内容前置。如果你对自己的内容足够有信心,那么说不定可以通过一批人的认可,来吸引到那些通过活动等形式涨粉关注你的用户。所以要做涨粉,得注意目标用户的属性。相应的就要想好活动形式,比如投票类的慎重,抽奖类的要注意奖品吸引到的是不是目标用户,直播微课类可以用跟公众号内容匹配的主题作为“钩子”。总的来说,涨粉活动也开始以“内容”为核心了。2)固定时间推送,以“静”制动不管公众号的推荐逻辑如何,我们依旧要保持发文时间的固定性。因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用户,在我们发文后立马就能收到的内容的。在订阅号最新推荐逻辑下,这些用户可以算得上是我们的忠实粉丝了。如果这些粉丝,没能在他习惯的时间内收到我们的内容,就会有极大的流失风险。固定发文时间,以“静”制动,保证第一批用户收到并阅读文章内容。首先确定的是更新频率:日更,隔天更,周更,月更,还是其他;其次要确定的是具体发文时间。比如运营研究社的工作日的发文时间一般是 1:30 到下午 3 点之间,如果我们错过这个时间段,阅读量将会很难达到预期。3)注意文章可读性和篇幅,提升完读率这是一个很让我们心痛的点。部分小伙伴可能知道,套路编辑部的 kpi 是分享量而不是阅读量。所以光标题起得好是没用的,我们还得内容有干货、有增量,才能引起大家转发。而如果要有干货、由增量,文章的篇幅基本上就短不了了。于是,一边是看完文章的小伙伴们夸干货足,另一边是大量没时间、被打断的同学跳出流失……所以我们接下来也会在内容的可读性上进一步提升,同时把尽可能多的干货压缩在尽可能短的文字中。根据我们的经验,2000-3000 字还是比较友好的。(我们动不动就超 5000 ,今天的文章又 4000了)
微信官方如果想进一步改善用户阅读体验,必须引入「推荐」算法。目前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流还是按照发送时间。以后必须引入其他「权值」,比如某篇文章的受欢迎度高,则它可以「乱序」出现在你的信息流前端——无论你何时打开。再往下会淡化「订阅」的概念,某些你没有订阅,但属于你关心的内容也会推送给你,类似抖音。或许未来,全面开放算法推荐的那一天也会到来,如果真的来了,也还是那句话:不要指望这个世界会为你停下前进的脚步,与其幻想微信能保持原来的样子,不如坦然地拥抱每一次改变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运营研究社):微信又“地震式”改版,这次我们该如何「自救」?
| 欢迎光临 脸粉管家 (https://faceboer.org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2 |